殡葬服务业不能成为监管盲区

殡葬工作关系民生、连着民心。

近些年来,一些个性化的殡葬服务项目,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殡葬服务需求,但价格虚高、收费不规范等问题也不绝于耳。在一些部门和地方的持续治理下,仍有个别人为获利不择手段,不惜捆绑、分拆或强制提供殡葬服务,对消费者事前缺乏告知,事后“理直气壮”,堂而皇之地损害群众利益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

生老病死,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,殡葬服务也包含着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。同时,殡葬服务又有市场化的需要,因此不能成为监管的盲区。

国家相关政策早已明确,“不得违反公平自愿原则”“引导群众理性消费和明白消费”等,但现实中“天价墓地”“天价寿衣”“天价殡葬费”等问题却总是打而又返,难以根治。

究其原因,还是监管乏力。

一些地方殡葬行业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,职权交叉、权责不明让殡葬行业成了监管的“短板”。还有一些地方“办法”跟着“舆情”跑,日常管理和约束机制没有跟上,到头来还是“筛子装水到处漏”。

怎么办?

一方面,要有“安民告示”。建好收费标准和价格的公示体系,无论是基本服务项目,还是“个性化”服务项目,都明明白白告知消费者。相关公示信息要通过网络等载体加大宣传和展示,以便群众监督。

另一方面,加大打击力度。价格执法要落到实处,坚决打击不实行明码标价,有违“公平、自愿”原则的殡葬消费。

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。各部门、各地方应该充分认识加强殡葬服务价格管理的重要意义,把殡葬服务办成强化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的“暖心事”,而不是变成群众有冤难申、满肚窝火的“糟心事”。消费者遇到“糟心事”,也不要吃“哑巴亏”,有人举报有人查处,才能让殡葬行业变得越来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