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北京多家殡仪服务企业因涉及殡葬用品及服务未明码标价、多收费,甚至“虚增存尸天数”,被市场监管部门予以处罚。
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,理应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。但殡葬业的禁忌和封闭属性,决定了其天然具有行政垄断的基因。由于缺乏准入管理,一些不完全具备殡葬服务资质、不具备诚信经营条件的市场主体甚至个人进入殡葬服务业,利用丧属多有忌讳的心理,高要价、乱收费。3天收费3.8万多元,供饭服务、沐浴SPA、起灵金光大道……针对此前在殡葬业出现的各类名目繁多、匪夷所思的消费项目,相关部门重拳出击,严格依法办事,既给公众一个交代,也释放出强烈信号:扰乱市场秩序者,必依法严惩。
当然,处罚本身不是目的,而是为了起到惩戒之效。人们更关注的是,眼下殡仪服务市场上是否仍存在类似巧立名目、价格垄断、强买强卖等乱象。殡葬领域乱收费绝非一地之“病”,也非一日之“寒”。要遏制这一顽疾,仍要加快殡葬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让公益的归公益,市场的归市场。不妨系统梳理殡葬服务的详细清单,政府力之所及的保障服务项目,要坚决保持其公益属性。其他服务项目则完全可以向社会开放,由市场来配置资源、充分竞争,既提高殡葬服务的功能性,也能让漫天要价的无良公司无生存之地。
殡葬服务是重要民生项目,实现“逝有所安”,让群众“后”顾无忧,已成为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。